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分羹萬億級市場,智能設備如何和保險爆出火花
保險這一傳承數百年的行業,自此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蛻變與演進。
從產品設計,到定價,到銷售,最后到理賠,科技正在滲透保險的整個運營流程。在滲透的過程中,低忠誠度的互聯網世界里,交易低頻的保險如何強化用戶的粘性成為整個行業在向線上遷徙過程中的必答題。在這道必答題的背后,智能設備和大健康的結合開始靜水流深,蟄伏待出。
2020年,智能設備、大數據、健康管理、保險的多點版圖迎來了爆發期。
海外市場,生態鏈接布局頻頻出聲。
8月,華米和保誠在香港宣布合作,超過1600萬的保誠亞洲和非洲客戶有機會獲得華米的產品和服務;
同月,亞馬遜和美國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管理萬億資產的人壽保險公司John Hancock宣布了戰略合作,標志著亞馬遜將切入健康管理領域。
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和蘋果公司的一項基于健康管理、為期兩年的合作從今年10月底也已經開始,這是新加坡健康促進委員會與蘋果共同設計的健康管理LumiHealth App。
亞太市場,值得關注的一項破局合作是:法再全球人壽SCOR Global Life、佳明Garmin和利馬ReMark聯合宣布,生理年齡模型BAM?解決方案將擴展至亞太地區更多市場?!斗ㄔ俸虶armin聯手擴展亞太地區有關健康創新方案的合作》
何為生理年齡模型BAM??
它實質上是一項基于科研成果的全新健康減齡指標,包括記錄身體的五項指標,以獨家的BAM算法來計算生理年齡,這項算法構建于死亡率、發病率及日?;顒铀疥P聯性的基礎之上。
這項指標的潛力和增值能力遠遠超出保險業本身。比如,指標中“史無前例”地量化了健康指數,讓人們關注變年輕的同時不由自主的開啟健康生活模式,以破壞性顛覆的方式賦予了未來保險業發展的新方向,以及保險+的新趨勢。
從積累到爆發期,健康管理的下一個爆點在可穿戴裝備上嗎?
為何時下成為海內外集中的一個爆發點?《今日?!吩噲D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維度一釋。
1
-Insurance Today-
破局:全面及互動參與體驗
從積累到爆發期,潮涌的變化箭在弦上,可穿戴設備和保險的火花也正在迸發。
最近一項破局的合作是,法再全球人壽SCOR Global Life、佳明Garmin和利馬ReMark(SCOR集團旗下保險科技公司)宣布,經過一年的成功合作,將突破性的生理年齡模型BAM?解決方案擴展到亞太地區更多市場。
據了解,BAM?生理年齡演算法建構于死亡率、發病率及日?;顒铀降年P聯性的基礎之上,而這些基礎數據主要來源于如下幾個方面:美國研究中為期20年隨訪的18000名用戶的健康及活動水平的研究、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的國民健康及營養調查(NHANES)的數據、全球第2大手環品牌GARMIN的用戶活動數據、以及SCOR再保險公司的死亡、發病率數據。
全球領先的再保險公司、致力于創新再保險業務的法再全球人壽、專業研發健身追蹤器和高級智能手表等的跨國科技公司GARMIN、以及在全球范圍支持保險公司的數字化變革、法再集團旗下保險科技顧問公司利馬的三方合作意味深長。
實際上,這次合作并非試水、而是拓延,這是利馬一項創新合作的縱深和拓展。
早在2019年11月,利馬就和臺灣南山人壽聯合啟動了生理年齡模型BAM項目。
BAM項目是有關健康和健康促進的獲獎平臺,為保單持有人和公眾用戶而設計。它將法再的風險知識與Garmin的可穿戴設備健康數據見解相結合,為用戶提供全面及互動參與體驗,賦予他們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大的價值在于,它還可實現動態核保和未來健康促進產品創新。
數據顯示,南山人壽已為臺灣的BAM用戶提供了超過4億美元的重大疾病保障。每個活躍用戶的生理年齡會變年輕,平均減齡兩歲。
如何做到對消費者真正有價值?
利馬這次擴展到中港日新四個亞太地區市場的合作將覆蓋超過15億人口,其中不乏精通技術、注重健康的消費者。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在近期與中宏保險的合作項目啟動后,諸如香港中銀人壽、新加坡英康SNACK保險平臺和日本福山市政府等機構也將會在未來六個月啟動BAM計劃。
利馬的這項合作之所以受到極大關注的原因在于:這是健康管理和保險結合的真正“破圈”,對比此前海外市場的鼎沸合作,在這四項官宣的合作之中,有兩家是保險公司和手環制造商之間的合作,還有一家是政府和手環所屬商之間的合作,均為點對點的合作。
利馬則帶來了更多的想象力,首先是合作方式更為立體,合作方包括保險公司、保險平臺以及政府等多個角色;其次是合作模式,更為具有開放、創新和包容性。未來,利馬還將探索和更多機構的合作,以及更多合作模式的創新。
這不僅僅是可穿戴設備和保險的破圈合作,這亦給保險行業和大健康產業帶來了新的課題,即遠超保險的增長力。
2
-Insurance Today-
洞見:著眼于需求推動
破圈合作的最基礎,回歸本源,是消費者需求。
從中觀維度來剖析,消費者需求正變得旺盛而又不同于往日。
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利馬《2020-21年度全球保險消費者研究》(下稱《報告》)發現,消費者的優先考慮事項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對風險和生命本身的態度。社會的每個組成部分,從經濟到社交生活,都受到了深遠的影響。這是前所未有的變革之年。
變革之年下,一方面是疫情推動了保障的需求,改變了消費者思考保險和健康的方式;
另外一方面,跳脫疫情來看,新生代主力消費群體購保行為的變化也驅動著保險行業的轉型,由于以80、90后為代表的年輕群體逐漸成為購買保險的主力軍,市場上的用戶行為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年輕群體對保險產品的需求、獲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交互習慣都與上一代有明顯不同。
著眼于變化的最前沿,才能洞見趨勢的最前沿。
在上述《報告》中,有一些非常有趣的關于消費者在健康管理和保險理念上的變動值得關注。
首先是,疫情促進了人們對健康和運動的重視程度?!秷蟾妗凤@示,四分之三的消費者表示新冠病毒促使他們在健康管理方面 更加積極主動。
事實上,疫情確實倒逼了消費者對于保險和健康管理的重視程度。
與此同時,從保險公司端觀察,疫情對健康險的倒逼效應明顯。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日發布的《2020年“后疫情”時期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中顯示,2020年上半年,商業健康保險行業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在產品、渠道、運營等多個方面積極應對,其中專業健康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壽險公司。
一方面是消費者意識的不斷覺醒,另一方面是保險公司正蓄力積極應對新變化,大背景疊加行業背景的今天,什么才是真正能夠鏈接、粘合消費者和壽險公司之間的接觸點?
答案,只能是數據,數據才是探索新型溝通策略的重中之重,而可穿戴裝備的結合或許能提供這樣的機會。?
《報告》中還有一項關于擁有可穿戴設備的消費者和沒有之間的對比值得關注。數據顯示,可穿戴設備的擁有情況與自我報告的運動水平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65.2%使用可穿戴設備的受訪者每周至少鍛煉3次,每次超過20分鐘,而這一比例在那些不打算購買設備的受訪者中只有41.7%。
在設備、健康促進、獎勵以及保費折扣之間的正向循環里,擁有可穿戴設備成為一項正向激勵因素,并成為鏈接、粘合消費者和壽險公司之間的真正接觸點。
來自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認為,可穿戴設備收集的數據可以預測疾病,人們通過可穿戴設備改善運動之外的健康狀況將成為新的趨勢。
作為健康管理鏈條上不可或缺的環節,保險正借助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科技,創新性地對投保人生活行為進行預測和引導,以預防為準則,降低發病率,并同時降低投保人和保險公司雙方的風險水平。
從更遠的未來一觀,未來的保險行業不可能只停留在風險轉移的職能中,只有賦予用戶更多的價值和意義,才能夠走得更遠,只有更有效的幫助其客戶實現更健康的生活,才能保持持久的競爭力。
可穿戴設備的粘合點、數據和健康管理的正向促進、保險公司和消費者的雙向需求,都是智能設備和保險迸發火花的重要基礎,亦是未來大健康產業里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3
-Insurance Today-
大勢:扎根于大健康生態版圖
從微觀合作,到中觀需求粘合,過渡到宏觀維度,健康管理、保險的火花實質上還與一個大背景因素息息相關,即整個大健康生態版圖的飛速崛起。
伴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近4萬億的市場。這個市場在過去的五年中保持了超過20%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在未來五年它的規模還將翻一倍,達到8萬億,接近屆時中國GDP的10%。
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正處于歷史上變革最為劇烈的時期,健康產業也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爆發期。
首先是政策層面的重視度不斷加碼,頂層設計的政策導向愈來愈強化,相應地推動路徑也越來越明晰。
“十三五規劃”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
前不久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性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過去10年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以及《“健康生活2030年”規劃綱要》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系列重磅文件
其次是和巨大市場形成反差的巨大保障缺口。
根據瑞士再保險的數據,亞洲健康險保障缺口1.8萬億美元,中國內地健康保障缺口達到8050億元美元。
撬動這一未來的巨大“新藍?!边M而引致大健康行業的需求井噴,需要的是戰略上的不斷調焦以及市場微觀層面新動能的挖掘與激發。
誰找到了最精準的細分賽道、細分領域去做最專業和最有價值的事情,并建立最堅實的護城河,誰就將擁有持久的先發優勢。
什么才是最精準的細分賽道、最細分的領域、最專業和有價值的事?
近日行業多方探討的一個趨勢是:健康險與健康管理的互動日益深入,與此同時,健康生態正呈現出數字化、智能化的特征。
為應對新趨勢,找到護城河,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開始打造健康險服務生態,旨在達成“醫+藥+險”的全鏈條模式,就大健康布局的形式而言,一般保險公司著眼于三個板塊:健康保險服務、健康醫療管理服務及互聯網醫療科技平臺。
在健康醫療管理服務板塊里,數據、深度全面整合的健康管理平臺作用愈發顯著。萬億級市場的深耕中,誰將是下一個爆發點?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亦斐 HF063)
本文關鍵詞:
